金融危机给我市中小企业可能带来的后果和对策
当前,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,我市中小企业出现的程度不同的困难和问题,既有“内因”,又有“外因”,如任其发展,后果将会十分严重。经过调查,我认为金融危机对我市中小企业可能带来的后果有:
一、可能导致我市中小企业新一轮“洗牌”。 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本身就具有不平衡性,产业基础相对脆弱,危机的逼来更可能导致其“变数”加大。直接的可能是将构成对我市中小企业的震荡、整合,客观上形成新一轮“洗牌”:一批外向依存度高的企业,将发生产品订单减少、产量回落、库存增加、出口下滑,甚至频临破产;一批产品对路、经营灵活、实力雄厚的企业,将化“危”为“机”,实施低成本扩张。这个过程,实际上是优胜劣汰的过程,也是结构调整的过程。应当说,金融危机既是灾难,也是机遇。
二、可能导致我市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。中小企业历来是吸纳城市居民和农民工就业的“蓄水池”和“主战场”。目前,我市就业状况比较严重,由于金融危机的波及,原有的就业压力没有缓解,新的就业压力又接踵而至,特别是打工的农民工返乡,使我市的就业状况“雪上加霜”。东营本身的就业容量总是有限的,大量的失业工人、大中专毕业生、农民工受困于东营,必然增加我市就业压力。
三是可能导致我市经济发展速度减缓。我市中小企业量大面广,发展水平参差不齐,部分企业“抵抗力”差,应对危机冲击的能力更有限。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,就可能导致我市中小企业产生“多米诺骨牌效应”,不少中小企业将面临“关停并转”,必然拖了全市GDP的后腿,产生大面积经济“滑坡”。
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,我们不能消极无为、被动等待,而应高度重视、客观分析、辩证施治、冷静应对。我们要结合市委、市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强力举措,抓住国家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的有利时机,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,采取针对性强、立竿见影的对策。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:
一是治本之策:调整结构。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伴随着近10年国有大中型企业大规模解体、转制而发展起来的,除所有制形式有较根本性变化以外,实际上也承接了不少国有企业的“先天性病症”。目前最突出的表现是:大多数中小企业是粗放式经营;产品雷同、低水平重复,科技含量低、污染较严重,市场竞争力弱;兄弟相残、恶性竞争现象较突出。当前,要把“三促进”即促进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、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,作为我市中小企业调整的重要方针。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,扶优扶强,从政策、资金等各方面,扶持有利于节能、环保、民生、就业的产业以及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;下决心抑制那些成本高、污染大、效益低的产能。这应当是我市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治本之策。
二是搭车之策:借梯上楼。实践证明:企业在“走出去”的过程中,仅靠低价竞争不是长久之计,必须提升品牌知名度,增加产品的附价值。灵活善变的温州民营企业开始借梯上楼提升自己。如温州一些著名企业,通过与世界著名企业合作联姻,迅速提升了品牌,增加了产品附加值,借助国际知名企业的现存销售渠道,长驱直入欧美市场。我市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可以借鉴这一战术,与国内外强势企业联姻,提升、包装自己,使自己迅速搭上市场“快车”,开辟向国际市场进军的广阔天地。
三是整合之策:整合联合。面对世界金融“海啸”的大风大浪,弱小的企业犹如一叶小舟,难以抵御风浪的冲击。只有组成联合舰队,才能增强我市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,迎风击浪、逆势而上。所以,在这场危机中,我市中小企业要 “团结”起来,以重组资产为纽带,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模式,形成资产结构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,实现集约化经营,获得投入产出的最大化。还可以通过对产业链的整合,增强各相关产业间的衔接,降低要素损耗,抗击成本上升的压力,减少或杜绝不必要的同行业内耗。可以以龙头企业为核心,按股份制调整资产结构,成立专业性联合生产企业,形成几大产业集群,组成联合舰队下海远征。
四是辩证之策:有加有减。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,会遇到一对突出矛盾,即落后产能与产业升级的矛盾,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往往科技含量不高、产能落后。如果我们一味做“减法”,将这些企业统统打入“黑名单”,加以关闭撤消,势必让大量的员工丢掉饭碗。处理好这一对矛盾,要从当地实际出发,既积极又稳妥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,做好加减法:对产能落后、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坚决淘汰、不予保护;对产能虽然落后、但劳动较密集的中小企业,帮助其改造提升;对目前实力虽弱小但市场前景看好的中小企业,则给予大力扶持;树立“保增长就是保就业”的观念,对容纳就业量较大的中小企业给与最大限度支持,以增扩就业岗位。
五是活血之策:融资注资。资金是企业的血脉,要推进融资方式创新,缓解企业资金紧缺困难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合作,加强银企沟通。推动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建立互利合作、风险分担机制。加快中小企业创业贷款融资平台扩容,引导更多的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。积极探索成长型中小企业通过集合发债形式直接融资,设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补贴资金,适当降低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成本。推进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,增加中小企业的创业信贷供给。鼓励设立中小企业创业风险投资机构,建立创业风险引导基金,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创业风险投资。